IPRdaily 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第一新銳媒體
創(chuàng)新|創(chuàng)業(yè)|連接IP變革者
? 文 / 張月梅 ?商標評審委員會 IPRdaily專欄作者本文系作者向IPRdaily投稿,轉(zhuǎn)載須征得作者同意,并注明文章來源(微信:IPRdaily)。
【小D導讀】
實現(xiàn)無國界品牌的正確的順序是,先在國界外把商標注冊了,再讓品牌走出國界。所以,先有了有國界的商標,才可能有無國界的品牌。
看到一本書《品牌22律》,給出了創(chuàng)建品牌的基本規(guī)律。其中的第18律為國界定律:品牌全球化是無屏障存在的,必須清楚,品牌沒有國界。
似乎很有道理。很多品牌都從一個國家出發(fā),走向了全世界。幾乎不用舉例,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串來。
但是,品牌在實現(xiàn)無國界的路上,卻一定得依靠有國界的商標來保駕護航?!癐PAD”平板電腦從發(fā)行的第一天起,就全球皆知,但其在中國的商標官司卻熱鬧非凡,原因是中國“IPAD”商標的注冊人不是蘋果公司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無論從美國、英國,或者南非等隨便哪里買到“IPAD”平板電腦,心里都認為是同一品牌。但對于蘋果公司來說,不把““IPAD”商標收入囊中,就根本無法在中國銷售它。盡管IPAD是無可爭議的無國界品牌。
作為產(chǎn)品在全世界發(fā)行的企業(yè),蘋果當然懂得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(qū)注冊商標。事實上,“IPAD”一案也體現(xiàn)出了蘋果對商標注冊的重視,只不過百密一疏,由于合同的不嚴謹,導致了后來的一系列訴訟和巨額費用。
這也說明商標與品牌雖然是同一個標識,但既然有著不同的名字,區(qū)別還是有的。品牌只需辨識到是誰家的“孩子”,行走世界不用護照,而商標需要確定是哪個國家的“公民”,本國生存也要戶口。
因為品牌更多是使用層面的概念,一項商品或服務(wù)的使用是基本相同的,所以可以全世界通用。但商標是權(quán)利層面的概念,而權(quán)利是不可分享的,一定是需要各自確定。
權(quán)利的邊界通常是和國界相同的,商標權(quán)也不例外。商標如果想在中國獲得專用權(quán),受到法律保護,就必須依據(jù)中國商標法獲得注冊。當然,在美國情形也相同。
從法律意義上講,即使是國際大品牌,只要在中國沒有使用過,就不存在保護的問題。這正是很多外國大牌被搶注的原因。需要強調(diào)的是,中國也是其它國家的外國,中國的大牌也在被搶注。
值得注意的是這個“搶注”并不一定違法,雖然絕對不道德。 “搶”是要有目標的,一個在中國完全不存在的東西,談不上“搶”。
事實上,每個真正的無國界大品牌的身后,都有一大摞商標注冊證作為支撐。
我國無國界的大品牌也不在少數(shù),新品牌如小米手機從2011年8月首次亮相,到現(xiàn)在也出口了若干國家。成為無國界的品牌,更是眾多的野心勃勃的企業(yè)家的夢想,
而實現(xiàn)夢想正確的順序是,先在國界外把商標注冊了,再讓品牌走出國界。順序如果反了,就有可能遇到一大串麻煩,即使是無比強大的蘋果公司也不可避免。
所以,先有了有國界的商標,才可能有無國界的品牌。
?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IPRdaily立場。
來源:IPRdaily 編輯:IPRdaily 趙珍 -------------
IPRdaily歡迎大家投稿,分享生活、工作中的所思所想。投稿郵箱:iprdaily@163.com,或加微信helps120。
首屆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(中國區(qū))大賽報名入口已正式開啟。具體方式請點擊屏幕左下角【閱讀原文】進入活動報名頁面進行報名。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