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R Daily,知識產權第一新銳媒體
侵犯新聞報道著作權的行為,本身是對法治的一種踐踏。如果媒體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,卻保持沉默,不敢公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又如何傳播常識?
11月4日,《新京報》向北京市東城區(qū)法院提起訴訟,控告“一點資訊”手機客戶端于2015年8月13日至9月22日,侵權使用新京報及新京報新媒體的原創(chuàng)報道和文章(新京報共公證涉案文章50篇),請求法庭判令“一點資訊”手機客戶端停止侵害新京報新聞報道著作權的違法行為,并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100萬元。
這不是新京報第一次使用法律武器捍衛(wèi)自己的權益。前幾年新京報曾與TOM在線、浙江在線等打過類似的侵權官司。
眾所周知,著作權官司尤其是如今涉及聚合技術的侵犯著作權官司,即便訴訟標的不大,但從取證、立案到判決,取證過程之復雜、取證材料之繁多、公證之繁復,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大,也是非常罕見的。一場漫長的官司下來,縱使贏了,也會身心俱疲。
明知如此艱難,新京報為什么要打這樣的著作權官司?
首先,是為捍衛(wèi)自己的合法權利而戰(zhàn)。盡管單純的新聞事實不受著作權保護,但新聞報道生產本身是一種勞動,媒體機構為了報道新聞事實,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這種投入及其衍生的權益,受法律保護。獲得賠償則是這種合法權利的一種體現(xiàn),盡管打贏官司所獲賠償金或許有限。
其次是為生存發(fā)展空間而戰(zhàn)。當媒體合法權益受到蠶食侵害的時候,除了直接報道新聞所投入的人力財力無法得到回報,其新聞報道的持續(xù)再生產能力也會受到嚴重損害。
在技術主導媒體變革的今天,尤其是聚合技術的發(fā)展,媒體間的競爭已經演變成一種全方位整體性的競爭態(tài)勢。如果侵權者的侵權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,事實上就形成了對權利人的一種不正當競爭,權利人尤其是從事新聞報道生產的媒體勢必走向空心化,最終失去新聞報道的生產能力。
因此,依法捍衛(wèi)自己的著作權,也是捍衛(wèi)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(fā)展空間的一種努力。
第三,是為信息傳播和創(chuàng)新能力而戰(zhàn)。如前所言,如果媒體新聞報道的著作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,其新聞報道持續(xù)的再生產能力必然遭受嚴重打擊,這種打擊最終傷害的不只是新聞報道的生產者,而是整個社會。這種傷害體現(xiàn)在四個方面:
一是導致媒體嚴肅新聞報道的創(chuàng)新能力萎縮直至最后消失;
二是在此基礎上海量信息充塞的將是一種同質化的“短”“貧”“快”的內容——像段子一樣逗貧八卦的信息,信息的多樣性遭到傷害,最終恐怕會造成公眾知情權的匿失。
三是侵害媒體著作權的行為如果不能得到遏制,將形成劣幣驅逐良幣,不僅扼殺媒體的再生產能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也縱容了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(tài),最終戕害的,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創(chuàng)新能力。
第四,侵犯新聞報道著作權的行為,本身是對法治的一種踐踏。在當代中國轉型過程中,媒體承擔著采集信息,傳播常識,維護公序良俗的責任,建設法治社會也是媒體追求的目標。如果媒體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,卻不敢公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又如何傳播常識?又如何追求法治社會建設?
盡管打著作權官司會讓媒體心力交瘁,但新京報仍將義無反顧。這不只是為了通過法律追討回被侵害的損失,也是媒體的社會責任,捍衛(wèi)一個媒體乃至一個國家的創(chuàng)新能力,捍衛(wèi)世界公認的普遍價值。
這更是一種態(tài)度,一種價值判斷。
來源:中國知識產權網
編輯;IPR daily王夢婷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